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出的《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》主题展览中,1.22万平方米的展厅内陈列着3237件文物与1525张历史照片,这些浸透着血与火的展品,将1931年至1945年十四年抗战的壮阔史诗徐徐展开。当观众驻足于杨靖宇将军浴血奋战的“山林”前,触摸着互动屏上左权将军牺牲前写给妻子的绝笔信,凝望着《我要去延安》的雕塑,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——这场胜利,是党带领全国人民以劣势装备,用“宁愿站着死,不愿跪着生”的民族气节,在绝境中开辟出的光明之路。
十四年抗战的胜利密码
彼时的中国,积贫积弱,工业基础几乎为零,八路军3个人才能分到一条枪,但正是在这样的装备劣势下,中国共产党深入群众,集思广益,充分运用地形地貌,创造了“地雷战”“地道战”“麻雀战”等为代表的敌后游击战术。在地道战遗址复原场景中,参观者可通过AI交互技术沉浸式体验:村民们利用纵横交错的地道网络,粉碎了日寇一次次扫荡;“战斗英雄”李殿冰率领民兵游击队借助当地复杂的地形,采用“麻雀战”与日军周旋,反“扫荡”作战3个多月,打死打伤日伪军267人。这种“以己之长攻彼之短”的智慧,正是中华民族在绝境中迸发的不屈精神的体现。
展开剩余83%英烈事迹墙前,八位女性烈士的群像格外醒目。1938年10月,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联八名女战士,在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畔为掩护大部队转移,主动吸引日军火力。当弹尽粮绝时,她们毁掉枪支,挽臂涉入冰河,高唱《国际歌》壮烈牺牲。年龄最小的王惠民仅13岁,最大的冷云23岁。她们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,以柔弱之躯肩负起保国卫国的重任,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。类似的壮举在展馆中还有很多:1940年5月,狼牙山五壮士为拖延日军进攻,将敌人引向绝路,弹尽后跳崖;1943年3月,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,新四军“刘老庄连”82名官兵在江苏淮阴刘老庄浴血奋战12个小时,全部壮烈牺牲……这些个体命运交织成民族精神的经纬线,证明真正的胜利从来不只是武器的较量,更是精神意志的较量。
百年变局中的奋进力量
第3部分第2单元展区通过场景搭建,再现了气势磅礴的百团大战。厚重的战壕、错落的工事与战场遗迹在灯光下营造出历史氛围。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,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对日军发起了一次大规模进攻,陆续参战部队高达105个团20余万人。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的“囚笼政策”,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,有力地配合了友军作战,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。中国人民即便身处最艰难的时刻,也从未放弃抵抗,事实证明:只要一步一个脚印、一步一级台阶,善于集腋成裘、聚沙成塔,定能积小胜为大胜。
当前,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,前行的道路上布满了“娄山关”“腊子口”。从科技领域的“卡脖子”难题,到国际贸易中的围堵打压,再到地缘政治的复杂博弈,我们面临着新时期的“持久战”。面对当前诸多挑战,伟大抗战精神所蕴含的强大信念,正以排山倒海之势,转化为技术突破的磅礴动力,引领我们在科技攻坚的战场上披荆斩棘、奋勇向前。展览中抗战英雄们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浴血奋战的不屈场景,与今日中国科技工作者如何在光刻机、芯片等领域实现突围形成跨越时空的“对话”——这种“自力更生、独立自主”的自强精神,正是抗战时期“自己动手,克服困难”顽强精神的当代延续。当前,中国正处于爬坡冲顶的关键阶段。越是临近冲顶时刻,面临的阻力就越大,前行的道路也愈发艰难。在这充满挑战的紧要关头,全体中国人民更需凝聚起强大的合力,秉持万众一心、众志成城的精神,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,听从党的指挥,服从党的安排。以坚定的信念、顽强的意志敢于斗争、善于斗争,共同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,确保在爬坡冲顶的新征程中稳步前行,书写属于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。
和平年代的使命担当
在抗战家书视听空间,左权将军1942年5月22日写给妻子的信令无数观众动容:“别时容易见时难,分离廿一个月了,何日相聚,念念、念念。”这封感人至深的信笺,与今日边疆战士写在弹壳上的特殊“家书”、老一辈航天功勋写给后辈航天工作者的深情寄语,共同构成中国人“舍小家为大家”的精神谱系。展览特别设置的“英烈墙”上,镌刻着国家公布的900位著名抗日英烈姓名,其中有赵尚志、彭雪枫、叶成焕、佟麟阁、赵登禹、张自忠等将军,以及赵一曼、李林等女烈士——他们用生命证明,和平从来不是从天而降的馈赠,而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不朽丰碑。
中国自古崇尚“以和为贵”,但和平不等于软弱。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到明代郑和七下西洋,从宋代市舶司促进海外贸易繁荣到当代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中华民族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,但绝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霸凌。抗战馆的展板上有这样一组数据:1937至1945年,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——八路军、新四军、华南人民游击队和各根据地民兵等,总兵力从初期不到10万增至400万之众,8年间对敌作战12.5万余次,攻克县以上重要城镇364座,歼灭日伪军171.4万余人。这段历史提醒我们:真正的和平主义者,必须拥有捍卫和平的能力。今天的世界并不太平。单边主义、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,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团结还是分裂、对话还是对抗、共赢还是零和的十字路口。为了人类的共同未来,各方应坚持团结协作,坚持对话而不对抗、结伴而不结盟、共赢而非零和,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,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展陈内容宏大而又细腻。走出展馆,已是日暮,夕阳为卢沟桥的狮子镀上金色。88年前,就是在这里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;88年后,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。但正如展览结尾处那面由5098张照片组成的巨型照片墙——它既象征着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5098个日夜,也警示着我们:前进道路上永远会有新的“娄山关”“腊子口”需要征服。当00后大学生在抗战馆文创区购买平型关机枪阵地的文创笔筒,当少年儿童在地道战展区沉浸式体验,我们坚信:复兴路上,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弘扬伟大抗战精神,一茬接着一茬埋头苦干,一棒接着一棒奋勇奔跑,不惧任何艰难险阻,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迈进,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。
撰稿:程林琳黄新伍
编辑:黄新伍
设计:陈严烁
审核:亢 宁
监制:赵建军
发布于:北京市配资正规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