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19日,印度NDTV电视台的演播室里,一场采访让全国陷入沉默。 前空军参谋长比伦德·辛格·达诺亚面对镜头,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军方维持多年的谎言:“印度空军无法接收国产LCA‘光辉’战斗机,因为它的综合性能非常糟糕。 ”他进一步抛出一个爆炸性事实2019年印巴空战中,印度空军宁可派遣老旧的米格-21“比斯”战斗机迎战巴基斯坦F-16,也不愿动用“国产骄傲”光辉战机。 原因简单到残酷:米格-21的性能比光辉更可靠。
达诺亚的坦白像一颗炸弹,瞬间引爆舆论。 记者们面面相觑,军方高层的遮羞布被当众撕开。 这位曾经的空军最高指挥官,亲手将印度耗费40年、耗资千亿卢比打造的“航空里程碑”,钉在了耻辱柱上。
光辉战机的研发史,堪称一部荒诞的“拖延症教科书”。1983年,印度政府雄心勃勃启动项目,目标是取代老旧的米格-21。 然而四十年过去,印度空军仍在用米格-21撑场面,而光辉战机的交付数量仅约40架,年均产量不足8架。 相比之下,巴基斯坦的JF-17“枭龙”早已量产超100架,成为巴空军主力。
更讽刺的是,这款被莫迪政府贴上“印度制造”标签的战机,骨子里却是“万国零件博览会”。 美国通用电气的F404发动机提供动力,以色列EL/M-2052雷达负责探测,英国马丁·贝克弹射座椅保障逃生,连基础螺丝都要进口。 印度斯坦航空公司(HAL)的贡献,几乎只剩造个外壳和组装。 印度审计署2024年报告显示,光辉战机国产化率仅59%,远低于官方吹嘘的82%。
性能数据更是赤裸裸的“卖家秀vs买家秀”。官方宣传册标榜“作战半径500公里”,实战挂弹后缩水至300公里,不到枭龙的一半;号称“1.8马赫极速”,实际超音速飞行仅能维持3分钟;载弹量3吨的纸面数据,实战中因挂架适配问题缩水30%。 而最致命的,是它0.72的推重比这意味着爬升时像背着沙袋跑步,连老式米格-21(推重比0.85)都比它灵活。
印度空军飞行员对光辉的抵触,早已是公开的秘密。2024年3月,一架光辉战机在训练中坠毁,打破了该机型23年“零事故”的虚假光环。 事后调查显示,起落架液压故障和蒙皮脱落是主因。 更让飞行员崩溃的是维护成本:光辉每飞行小时的维护开销是法国阵风的1.8倍,故障代码却多出50多项。 一名匿名飞行员在社交平台吐槽:“它就像个被宠坏的富二代——阅兵时闪亮登场,真打仗时消失无踪。 ”
2025年5月的印巴空战,将光辉战机的“花瓶”属性暴露无遗。代号“辛多尔行动”的军事袭击中,印度3架阵风、1架米格-29、1架苏-30和1架幻影2000被巴基斯坦击落。 而号称“国产精锐”的光辉战机,全程躲在后方机场,连象征性巡航都不敢执行。 前线指挥官私下直言:“宁可让进口战机当炮灰,也不能让光辉丢脸——它若被击落,‘印度制造’的招牌就彻底碎了。 ”
政治与军事的撕裂,在莫迪政府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 2025年8月,印度国防部顶着空军反对声浪,强行追加97架光辉MK1A订单,总价65亿美元。 单机8000万美元的采购价,比自产苏-30MKI(4976万美元)贵60%,甚至逼近美军F-35。 当记者追问采购逻辑时,国防部官员的回应充满黑色幽默:“新战机65%部件国产”可军方内部报告显示,所谓“国产部件”不过是进口零件的本地组装。
莫迪的亲驾宣传,更让矛盾戏剧化。 2025年初,他高调乘坐光辉战机飞行,称赞其是“印度航空航天实力的象征”。 然而同一周,印度海军直接宣布拒绝舰载版光辉,转头采购法国阵风M3。 海军参谋长的理由直白到刻薄:“它连200米甲板满弹起飞都做不到。 ”
国际市场的冷遇,给这场闹剧补上最后一刀。 阿根廷军方曾对光辉表示兴趣,但模拟对抗测试发现,其对抗巴基斯坦枭龙Block3的胜率不足35%。 印度媒体吹嘘“光辉出口东南亚”的新闻,最终被证明是HAL的公关稿。 而真正的讽刺在于:当印度为光辉的“国产化”自嗨时,中国歼-10CE已拿下中东订单,巴基斯坦枭龙更出口至三国。
印度斯坦航空公司(HAL)的生产线,如今沦为政治任务的傀儡。 2024年因美国F404发动机断供,7架光辉被迫延期交付;2025年新增的97架订单中,6架仍处于“无机身等待引擎”状态。 生产主管的周报里写满焦虑:“以色列雷达调试延期”“法国航电兼容故障”“俄罗斯导弹适配卡壳”……一部号称国产的战机,组装线却像联合国维和部队般依赖外援。
空军基地里,光辉战机被地勤人员戏称为“机库女皇”。 它们的日常任务是在国庆阅兵时拉彩烟,或在航展上做静态展示。 2024年迪拜航展上,两架光辉因雷达故障连续两天趴窝,沦为国际笑柄。 参展军官向国内发回的密报中自嘲:“至少我们没在空中出丑。 ”
印度审计署的报告,揭穿了最后的体面。 光辉战机机体寿命仅20年,不足F-16的一半;全系统完好率45%,远低于军方75%的最低标准;而最刺眼的数据是83架早期订单中,有37架因零件短缺无法执行战备值班。 当达诺亚在电视上说“米格-21比光辉强”时,空军司令部无人反驳。 一份内部备忘录显示,有军官在空白处批注:“真话总是刺耳。 ”
配资正规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