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礼拜跟发小喝酒,三杯马尿下肚,这哥们儿又不行了,抱着酒瓶子开始絮叨他那黄了的婚事。
还是老一套,首付掏空了六个钱包,姑娘家一看,嘿,一屁股三十年房贷,连彩礼都得东拼西凑,这哪是嫁女儿,简直是扶贫。
我拍着他肩膀,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,说啥呢?
说“下一个更乖”?
这话我自己都不信。
就在这种万念俱灰的氛围里,俄罗斯那边突然递过来一根烟,还给你点上了火。
一位叫伊琳娜·朱洛娃的女议员,轻飘飘一句话,在国内光棍圈里炸出了个蘑菇云。
她说,只要签证一免,中国小伙子们就会像“蝗虫”一样涌入俄罗斯。
听听,这词儿用的,虽然不咋地,但画面感是真足。
数据更吓人:俄罗斯,女的比男的多出一千多万。
咱们这边呢?
反过来,男的富余几千万。
这数字摆一块,简直就是给旱死的禾苗直接来了一场人工降雨,还是精准滴灌那种。
我那帮哥们儿在群里嗷嗷叫,什么“西伯利亚大开发”、“远东淘金记”的骚话张口就来,好像护照一办,媳妇就能跟俄罗斯套娃似的,一层一层给你惊喜。
可这事儿,真跟上淘宝挑东西一样简单?
下单,付款,等着送货上门?
我寻思着,这趟“寻妻之旅”的攻略,第一项压根就不是订机票,而是得先掂量掂量自个儿。
语言这关,你怎么过?
别跟我提什么翻译软件,那玩意儿跟未来老丈人喝大了唠嗑,能翻译出灵魂吗?
人家跟你讲托尔斯泰,你手机上蹦出来个“战争与和平”,这天儿还怎么聊?
到时候俩人四目相对,除了“乌拉”和“牛逼”,估计也蹦不出别的词儿了。
再往深了说,文化这玩意儿,才是真正的大BOSS。
你觉得周末陪老人搓个麻将是天伦之乐,人家姑娘可能觉得周末就该去郊外森林里徒步,还得背着猎枪那种。
你这边彩礼是天经地义,没这个就等于不尊重,她那边可能觉得这是在买卖人口,是奇耻大辱。
这些东西,可不是靠着一腔热情就能磨平的,那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,一碰就疼。
咱们老是站在自己的角度,觉得中国男人勤劳顾家,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“潜力股”。
可换个角度,俄罗斯的姑娘们又不是待在货架上等你去“抄底”的库存。
人家从小接受的教育,追求的独立人格,可能压根就没把“嫁个好人家”当成人生终极目标。
你带着“我来拯救你”的圣父心态过去,没准儿在人家眼里,你才是那个需要被现代女性价值观“启蒙”的土包子。
说白了,把跨国婚姻这事儿,粗暴地简化成一场“资源互换”,本质上是对两边所有人的不尊重。
好像我们这边的男性除了钱和房子就一无是处,那边的女性除了年轻貌美就没别的追求。
这不扯淡嘛。
前阵子看新闻,说咱们这边从明年九月起,就单方面给俄罗斯老铁们开30天免签了,方便人家来旅游探亲。
你看,这姿态已经做出来了。
俄罗斯那边也扭扭捏捏地表示“正在研究”对等政策。
这扇门,确实是在慢慢打开。
可门开了,路还得自己走。
我又想起我那发小,前两天看他朋友圈,居然在晒俄语学习App的打卡记录。
我开玩笑问他:“咋,真准备响应国家号召,去开发西伯利亚了?”
他隔了半天,回了我一句:“闲着也是闲着,就当……就当给自己多一个念想吧。”
我看着那行字,突然就笑不出来了。
伊琳娜·朱洛娃那句话,或许不是什么预言,它更像是一声叹息,或者说,是一面镜子。
它照出来的,是我们这一代人,在巨大的生活压力面前,那种最原始、最无助、也最不切实际的幻想。
至于这幻想最后是变成现实,还是碎一地,谁说得准呢?
你说呢?
配资正规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