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,高黎贡山的晨雾尚未散尽,腾冲市滇滩镇联族社区的恒益恒源酿酒车间已漫出清浅的粮香。年近八旬的段恒春抓起一把待发酵的原粮,指尖搓捻间,谷物的纹路与山露的湿润顺着掌心蔓延——这是他与酒相守的第三十一个年头。掌心轻拢,俯身深嗅,那缕醇厚气息里,藏着他用半生时光酿就的答案。
北纬25度的种子,从山野到陶坛的初心
HENGYIHENGYUAN
20世纪90年代初,当茅台、五粮液已稳踞白酒行业高地时,北纬25度的腾冲正以温润气候滋养着独特的酿酒生态。山间微生物在云雾中繁衍,千年古法酿酒的遗风仍在乡野陶坛见流转。段恒春站在自家小院里,望着门前流淌的清泉与屋后饱满的谷穗,心里埋下一粒种子:“要酿一壶属于腾冲的好酒。”
展开剩余81%1994年酒庄奠基时,段恒春只有一个念头:把这粒种子深扎腾冲土地,吸足山水灵气,长出属于这片土地的筋骨。从此,他成了酒庄的“常住人口”,白天带着工人泡粮、蒸酿,晚上就着煤油灯翻阅泛黄的酿酒典籍。浸泡时长、蒸粮火候、摊晾温度……这些如今能精准的数字,曾是无数个日夜丈量的谜题。
“要么不做,要做就做到最好。”700多个日夜的摸索中,他的笔记本记写满投料斤量、下曲室温、发酵温度、出酒率波动等数据。直到某个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照进蒸馏锅,清洌的酒香破雾而出时,段恒春颤抖着接起第一杯清澈的酒液——那里面终于有了腾冲山水的筋骨。
三重敬畏,时光沉淀的酿酒哲学
HENGYIHENGYUAN
恒益恒源的窖藏车间里,数百口大土坛整齐排列,每口坛上都细致地记着酿造时间、酒度与种类,最早的那批已静待了二十多年。“这些酒就像我的孩子”,段恒春轻抚坛身,语气温柔。
农民出生的他秉持“好粮出好酒”的理念,早年便亲自带领团队在酒庄旁的山间地头种下玉米、高粱、稻谷、荞以及玫瑰。从选种到收获,他总蹲在田埂观察作物长势,这份对原料的“执拗”早已融入酿酒的每一个环节。
他常对徒弟们说,酿好酒要怀三重敬畏:敬天,是选粮时俯身捧起谷物的虔诚。恒益恒源只选用本地经阳光雨露滋养的谷物,“粮失灵性,酒便无骨”;敬古,是对古法工艺的坚守。从浸泡、蒸酿、闷水到制曲、下窖、蒸馏,每一步都循着先辈的智慧,不敢有丝毫懈怠;敬人,是对时间的尊重。基酒在陶坛里与岁月对话,将辛辣打磨得温润醇厚。
三十余年间,常有商人欲用重金求购他的基酒,都被他婉拒了。“一杯好酒需要时间的沉淀,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忘了初心。”那些婉拒的订单背后,是他对时光沉淀的坚守——在这个追求快节奏的时代,他偏要做那个等得起的人。
三十载等待,传统与时代共生
HENGYIHENGYUAN
2024年春节,灌装车间第一瓶恒益恒源清香型白酒诞生。瓶身上“恒益恒源”四个烫金大字诉说着跨越三十年的故事。首批数千箱酒迅速售罄,好评如潮,段恒春正坐在窖藏车间里,对着最早的基酒坛陷入沉思。
他深知,不能止步于此,传统需与时代共生。他带领团队潜心钻研,以现代工艺提纯酒体,既守古法醇厚,又赋清雅韵味。终于,“岁月”“喜宴”主题系列酒与“玫瑰”“香蕉”等风味系列酒应运而生,让恒益恒源从市井陶坛跃入雅士茶席。面对“传统酒能否时尚”的疑问,段恒春轻晃酒杯:“真正的传统,从不怕与时代共生。”
种子结果,初心未改的酿酒人
HENGYIHENGYUAN
段恒春的手被蒸汽熏得粗糙,被谷物磨出厚茧,却仍能精准辨识酒曲品相、感知粮堆温度。有人问酿好酒的秘诀,他指向车间墙上的字:“恒益恒源”——这是他三十余载坚守初心悟透的真谛。
三十年前,段恒春协长子段治葵创立恒益集团,以“恒以致远,益于至善”凝练初心:“恒”是匠心坚守,如基酒与岁月相守;“益”是至善追求,以酒滋养人心;“恒源”是匠心与传承的共生。这四字不仅刻于牌匾,更融入酿酒人的血脉。
从青丝到白发,段恒春见证了白酒市场起落,却始终守初心节奏。如今他仍常走进曲房,晨曦穿窗,细尘浮沉,他俯身轻嗅酒曲芬芳,恍若仍是那个怀揣初心与敬畏的少年。
“酿酒人与酒,恰如高粱、稻米与酒曲——彼此成全,方成永恒。”三十一年前播下的种子已结出硕果,但对段恒春而言,恒益恒源的故事才刚开始。他守在这里,感受谷物在陶坛呼吸,看晨雾漫过蒸馏锅,听窖中基酒与岁月私语——这份浸了三十余载的匠心,早融于腾冲山水,在每一滴酒液里流转成永恒。
来源:恒益集团微信公众号
发布于:云南省配资正规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