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罗斯的别尔哥罗德州在中秋前后陷入大面积停电,4万名居民没了电,原因是乌克兰发动了多轮袭击,直接打坏了7个能源系统。消息出来时,我脑子里第一句就是:这事早就铺好了路。
因为就在几天前,美国特朗普政府已经松口,允许乌克兰打击俄境内的纵深目标。泽连斯基当然不会错过,他要的就是一个给美国看成绩的机会。
俄方的回应也没客气,动用了“匕首”高超音速导弹,还配合了大量攻击型无人机。结果是乌克兰自己全国断电,算是互相把对方的灯全给掐了。
如果乌军接下来真从美国手里拿到“战斧”巡航导弹,那才是另一轮升级。战斧的射程,超过2000公里,从乌境内直接打到莫斯科没问题。普京已经对特朗普政府放话了,明确说,如果美国敢给,这事会直接影响美俄关系。你细想,这就是在划红线,看特朗普敢不敢踩。
从军事节奏上看,俄乌可能要进入新阶段,甚至是“决战窗口期”。而就在这个时候,另一个战场开到了舆论口。
乌克兰方面先发了一条指控,说中国正在给俄罗斯提供情报支持,帮助俄军打击乌境内的导弹,尤其是在卫星侦察方面。对俄军来说,这种能力是实打实的杀伤力。
这话,谁信谁傻。乌方这么讲,一是给自己的失利找个借口,二是想把美国拉进来。如果能制造“中国参战”的印象,美军直接下场就有了理由。
美国随后也“跟进了一条戏”,不过目标是古巴。据路透社从美国国务院拿到的消息,美方已经在通知多个国家,称古巴派了5000名士兵支援俄军入侵乌克兰,并呼吁联合国继续对古巴禁运。
这就耐人寻味了。古巴的军力真上不了台面,比朝鲜差远了。俄罗斯目前已经有朝鲜这个最大军援国,兵源和常规炮弹都不缺,普京没理由在战局里非要加古巴一脚。派区区5000人,这种数字也撑不起战略效果。
从逻辑上看,美国“古巴参战”的说法虚得发飘。它更像是一张“外交筹码”,目的不是改变战场,而是给古巴施压,让全球继续认同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制裁。
所以这两条信息,一个是乌方给自己找台阶,一个是美国铺经济战的路,军事价值都不足,舆论价值很高。
把这些拼起来看,一条清晰的线就出来了,俄乌战事越是紧张,围绕它的边角消息就越多,真假混入,目的各不相同。有的是为争取援助,有的是为锁定制裁,有的是为打一场心理战。
从普京的角度,美国如果真把战斧导弹交给乌军,就是赤裸裸的战略挑衅,他不能不硬顶。对特朗普来说,给与不给都是赌,给了得罪俄罗斯,不给又可能失了乌克兰的心。俄乌战场的下一步,已经被美俄之间的这道选择题卡住。
而对中国来说,乌克兰的舆论指控并没有新鲜感,我们早就习惯这种套路。过去几年,涉及中国的负面战争传言,在西方和乌方的嘴里频率极高,几乎成了标准配件。
关键在于,不管是真信息还是假消息,都是博弈的一部分。战场上的导弹会摧毁能源系统,舆论场上的谎言则是摧毁信任和立场。谁在乎真的假的?他们在乎的是效果。
乌克兰这一轮打到俄本土,是在得到美国放行后立刻行动的。美国的每一次政策松口,都像是在拧一个阀门,水压变大,自然有人开足马力冲出去。
俄罗斯的反击则是另一种风格,装备和节奏都直指核心目标,“匕首”本来就是俄方的杀手锏,这次被放出来,说明普京想用速度和力度告诉乌方,你打我家,我能马上打回去,而且更狠。
这背后还有一个节奏问题:军事硬碰硬的同时,外交和舆论战不能断。所以我们能看到,在俄乌电网互黑、导弹互轰的间隙,美国突然去碰古巴,乌方去碰中国。这些并不直接改变战场,但会在国际舆论的河流里推一股新波浪。
古巴的情况其实更像是一块试探石,美国想看看在目前的全球政治氛围下,古巴是否还有人愿意站队保护。如果没有,那继续禁运就有了“民意基础”。
乌方的中国指控,是另一类试探,它试的是美国能不能被牵进去,尤其是在情报战和直接军援上加码。
说到底,真正决定战场走向的,还是两点:足够的武器和足够的意志。战斧导弹如果给了,俄乌之间的打击纵深会立即拉长,莫斯科的安全感会被直接坍塌。不给的话,乌军可能继续靠无人机和现有远程系统骚扰俄本土,但节奏会慢下来。
现在的状况是,军事与舆论的两条线同时推进,战场上的火力换成了媒体里的火力。中国、古巴不过是最新的两枚棋子,被放到桌面上,各方观众看着,赌局里的人继续下注。
普京喊话特朗普,美国递信息给古巴,乌方甩锅中国,电力设施成了第一批牺牲品,下一批会是什么,取决于那枚战斧到底交不交出去。
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
配资正规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